上海离婚律师网-提供专业婚姻家庭服务_上海涉外离婚律师_上海离婚律师钟涛咨询:15800502572's Map

发表于:2009-11-22 浏览:361 作者:钟涛律师 来源:上海离婚律师

关键字:补偿费,quot,性质,青春

描述:“青春补偿费”的性质认定及处理

“青春补偿费”的性质认定及处理

对以 “ 青春弥补费 ” 为诉讼请求的案件, 综上。应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正确认定其法律关系的性质和效力,适用合同之债或侵权之债的理论,法律没有明确依据,但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情况下,依据自由裁量权来公平合理的作出裁判。

严格说, 一、离婚时。青春弥补费 ” 并非法律术语,国现有法律规范中,没有其确切含义,国外法律规范中,亦未见规定。但近几年来,司法实践中,以 “ 青春弥补费 ” 为诉讼请求的案件屡见不鲜,人们越来越多的求助于法律解决有关 “ 青春弥补费 ” 纠纷,法院不得不对 “ 青春弥补费 ” 这一不规范的问题予以处置。目前大多数法院因 “ 青春弥补费 ” 没有法律依据,一律不予支持。但笔者认为,这种一概而论的做法有点欠妥。没有法律依据不等于不受法律保护。 " 青春弥补费 " 作为诉讼请求应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恰当确定其性质和效力,作出合法合理的处置。当然,法律没有明确依据,但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情况下,法官可以依自由裁量权来审理案件。笔者现结合审判实践,对青春弥补费 ” 性质和效力,谈一些看法。

一方自愿向对方支付 " 青春弥补费 " 该行为的性质及效力问题

双方均无重大过错, 离婚时。一方出于尽快离婚之目的或出于感激、同情、愧疚等情感而自愿向对方支付 " 青春弥补费 " 行为,从法律上讲,符合赠与的法律特征,应认定双方存在赠与合同关系。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富无偿地给予受赠人的行为。只要受赠人表示接受,双方就构成赠与合同关系。赠与的根本特征为单务无偿性。从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来看,离婚时,双方均无向对方支付 " 青春弥补费 " 法定义务。一方在既无法定义务又无对价支付的前提下,自愿向对方支付 " 青春弥补费 " 行为具有无偿的特征。因此,该行为是一种赠与行为。

这种属于赠与性质的 " 青春弥补费 " 并不少见, 实践中。由于当事人赠与的目的和动机多种多样,赠与合同的效力也有一定区别,从赠与合同有无附款,可分为 " 附条件的赠与 " 和 " 无条件的赠与 "

赠与合同的附款主要有条件及负担两种。国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 ” 第一百九十条又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 ” 可见, 1 附条件赠与。理论上。这两种附款在国法律上都是允许的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将赠与合同效力的发生与消灭,系于将来不确定事实的成绩。条件为事实,其目的于限制法律行为的效力。某些情况下,一方可能以解除婚姻关系、离婚后互不骚扰对方或互不散布对方隐私等为条件,赠与另一方一定的财富,即支付一定的 " 青春弥补费 " 一方不愿继续坚持婚姻关系而要求解除婚姻关系并要求对方不骚扰自己或不散布自己的隐私,即不违反法律规定,也不违反善良风俗。以此条件作为赠与对方财物所附加的条件,未尝不可,此种行为并无不妥,应为有效法律行为。如果受赠人不愿接受赠与,自然可以拒绝。但该附条件的赠与只有在目的条件成果时,赠与合同才生效,否则赠与合同则不生效。即使赠与的财富已经交付,赠与人也有权请求不当得利的返还。同样,受赠人一方履行了所附条件,赠与人应履行赠与义务。

一方出于感激、同情或愧疚, 2 无条件赠与。离婚案件中。而自愿给付对方一定的财物,并不附任何条件。对于此种赠与,考虑到夫妻关系的特殊性,以及外在判断的难度,法律还是不要过度干预为好,一般情况下,还是应当认定此种赠与是有效的当然,根据《合同法》第 186 条第 1 款之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富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即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但在赠与财富转移之后,受赠人如果没有《合同法》第 192 条规定的情形,即 "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对赠与人有抚养义务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 赠与人不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在未行使撤销权的情况下,受赠人依法向法院主张赠与人履行赠与义务的除赠与人存在合同法》第 195 条规定之情形即 “ 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 应履行赠与义务。

夫妻双方达成诸如如男方(女方)外有第三者, 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离婚时将放弃主张财富的权利,做为给予对方的 " 青春弥补费 " 等类似约定的性质及效力问题

笔者认为确定为一方向另一方所承诺的损害赔偿金更有利于维护无过错方的利益, 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以上协议中约定的 " 青春弥补费 " 性质。维护良好的社会伦理秩序。根据《婚姻法》第 46 条 "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 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 28 条 " 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的 " 损害赔偿 " 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 之规定,由此可见,以上约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只要这个约定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就应该认定为有效协议。

离婚案件中, 因此。对于夫妻之间达成了类似男方(女方)外有第三者,离婚时将放弃主张财富的权利,做为给予对方 " 青春弥补费 " 协议,只要男女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放弃财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其行为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其行为没有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应依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之规定,确认该约定合法有效,给予维护。

" 青春弥补费 " 协议的效力和处理 三、不正当男女关系中。>

" 青春弥补费 " 协议通常符合赠与合同的外表特征, 不正当男女关系中。即一方将自己的财富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然而,这些 “ 赠与合同 ” 最终实现要受其附款的限制,也就是说,这些 “ 赠与合同 ” 都是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司法实践中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二种情形:一是建立和维持不正当性关系;二是解除不正当性关系。下面笔者对这二种附条件的赠与合同的效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以建立和维持不正当性关系为附条件的 " 青春弥补费 " 协议的效力。

当事人多企图以 “ 赠与协议 ” 或其他形式的弥补协议 ” 逃避法律限制。当事人于合法婚姻关系之外, 这种以进行不正当性行为作为对价的协议 ” 由于内容违法而欠缺法律上的效力。因此。谋求建立或维持不正当性关系属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当无疑问。因此,以其为内容的条件也当然构成不法条件。法律行为所附之条件违反公序良俗,致整个法律行为自身亦违反公序良俗者,则整个法律行为应归无效。也就是说,条件不法而致整个赠与合同无效。公序良俗原则,现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民法通则》第 7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 就是对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根据该原则,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否则无效。法律之所以规定公序良俗原则,因为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可能对一切行为都做出预见从而做出相应规定,故需设立该原则,以弥补法律具体规定之不足,使弱者在特殊情形下的利益仍能受到法律维护。公序良俗原则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而能较好地处理现代社会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维护公共秩序、协调利益抵触和实现社会正义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遇有损害社会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需要法律调整,而法律又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时,法院可直接依据该原则认定该行为无效。

以建立和维持不正当性关系为附条件的 " 青春弥补费 " 协议当属无效合同, 综上。权利人以该协议请求 " 青春弥补费 " 当然得不到支持。那么,已经支付的一方有无权利请求返还呢?目前司法界尚有争议,笔者认为不应支持受损方的返还请求权。虽然,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富,应当予以返还。但是造成以上合同无效的原因是当事人违反公序良俗。事实上,法律之所以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其目的非在于为伦理秩序服务,使道德性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其目的乃在不使违反法律自身价值体系或违反伦理的行为,法律上具有强制性(王泽鉴:民法总则》第286页)也就是激进民法上所谓 “ 基于不法原因的给付不得请求返还 ” 理论。参考国外的立法也有类似的规定,德国民法典》第817条规定:给付人违背法律上的禁止或违背善良风俗的不得请求返还。日本民法典》第708条规定:因不法之原因而实行给付者,不得请求返还。此项立法的理由,正如德国学者拉伦兹所指出的于法律认为当事人从事不法行为,即为将自己置于法律秩序以外,无予以保护的必要。虽然我国目前立法上尚无此种明确规定,但法院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的非法所得予以收缴,而不能肯定受损方享有返还请求权。

2 以解除不正当性关系为附条件的 " 青春弥补费 " 协议的效力。

解除不正当性关系是当事人主动改过的行为;从客观上看, 这种协议其实就是一种以解除不正当性关系为俯条件的赠与合同。从主观上看。其后果亦有利于社会伦理规范的恢复和对夫妻正当性生活的维护,并不违反公序良俗。以此为条件的赠与合同也应在法律上得到肯定评价。这一点上,风俗伦理与大陆相同的台湾司法界持同样见解。1980年台上字第2505号判决谓:以相奸行为作为契约之标的系以金钱之交付,维持不正常之关系,属违背公序良俗。为断绝关系,约定给付金钱,即无违背公序良俗之可言。参见王泽鉴:民法总则》第296页)因此,为解除不正当性关系而达成的赠与合同性质的弥补 ” 协议应为有效合同。当然,赠与人在赠与财富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行使任意撤销权。但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后,受赠人如果没有《合同法》第 192 条规定的情形,赠与人不可以撤销赠与。

第三者 ” 及 “ 包二奶 ” 等社会现象危害到合法的婚姻家庭关系, 近年来。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舆论的一片声讨中,矛头更多的指向了第三者。许多法院也认为第三者获得弥补 “ 一种损坏社会风气的行为 ” 实际上,应当更多的把责任归咎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以及婚姻关系中不忠实而又往往有钱有权的一方。笔者联想到德国民法典》规定:对于因诈欺、胁迫或滥用从属关系诱使妇女许可婚姻外同居的人,受害者有权要求对方负损害赔偿责任。这种对第三者区别对待,对于弱者持相当程度的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并积极维护其合法利益的做法,值得我国立法、司法以及舆论界的借鉴。

发生的 " 青春弥补费 " 性质认定及效力 四、恋爱关系中。>

存在恋爱关系的男女当事人之间, 近几年来。经常发生所谓 “ 青春损失费 ” 或曰 “ 青春损失赔偿费 ” 纠纷。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大多存在以下二类情况。

发生的 " 青春弥补费 " 情况。 1 正常恋爱关系中。>

发生的 " 青春弥补费 " 一般属赠与合同性质。而且大多是以结束恋爱关系为条件的赠与合同。恋爱关系的建立必需以男女双方的自主自愿为前提, 正常恋爱关系中。任何一方都不得因为自己单方面的愿望而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倾慕。所以,恋爱一方不愿继续坚持此种关系而提出结束要求时,此行为并不违反善良风俗。既然结束恋爱关系并不违反善良风俗,那么,以此作为赠与对方一定财物所附加的条件,自然亦未尝不可。其中,虽然可能有诱使对方及早同意结束恋爱关系之嫌疑,但是考虑到恋爱关系需要双方情投意合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此种行为并无不妥。如果受赠与人不愿接受此项赠与,自然可以拒绝接受赠与,但是亦不能以此在对方已经不愿继续恋爱的情况下,强求对方继续坚持恋爱关系。

发生的 " 青春弥补费 " 情况。 2 非正常恋爱关系中。>

以玩弄女性为目的发生所谓恋爱或同居关系等。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 青春弥补费 " 性质, 非正常恋爱关系主要是指一方在恋爱过程中隐瞒事实、欺骗对方或借助于金钱和权势。笔者认为应是基于侵权行为发生的损害赔偿。首先,一方隐瞒事实,欺骗对方或借助于金钱和权势,以玩弄女性为目的发生所谓恋爱或同居关系的行为故意违背善良风俗的道德观念,主观上存在过错。其次,恋爱关系中,当事人出于相互倾慕进行恋爱,并在恋爱一段时间后能够顺利走入婚姻殿堂,这是恋爱中的当事人基于社会通常伦理道德的合理期望与心理依赖。过错方未能遵守上述正常的恋爱伦理道德,故意违背正常的社会善良风俗,肯定会给另一方造成重大的精神痛苦和心灵创伤,以及时间和金钱的损失。影响受害人的正常生活,侵害其正当的利益。客观上存在损害的结果以及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过错方应承担侵权责任。不受婚姻法维护的情况下,应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给受害人以法律保护。

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此条规定虽然较为简单和笼统,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富。但表达了国侵权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即基于过错侵害他人财富或人身权利,以及财富或人身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法律以维护社会主体正当的应得的利益为己任。虽然,由法律以 “ 权利 ” 形式明确作出规定的只有财富权、商标权、生命权、健康权等等,而有些利益在立法技术上存在难度,无法以权利的形式明确予以规定。但是只要这种人身或财产利益是正当的应得的就应予以保护,如果行为人故意地违反善良风俗,对当事人这些利益进行侵害时,也须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应当对受害人予以赔偿。即一方应当给付另一方 “ 青春弥补费 ”